玉米大斑病發生趨勢預報
時間:2025-07-16 08:55 來源: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微信號 原文:
根據黑龍江省農作物病蟲疫情監測網點田間監測,結合氣象條件綜合分析,預計今年全省玉米大斑病總體偏輕發生,種植感病品種、后期嚴重脫肥的局部地塊可達到中等以上發生程度。防治適期為7月下旬至8月上旬。


預報依據:
1.發病點次較低。今年我省6月12日于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臥牛吐鎮地房子村田間始見玉米大斑病病株,晚于去年3天。截至7月14日,全省9590個玉米病蟲害監測點,有4924個監測點監測到玉米大斑病發生,共涉及82個市縣;發病點次14.5萬個,占總調查點次的7.4%,較去年同期下降6.0個百分點。
2.發病株率較低。截至7月14日,全省發病田塊平均病株率為5.08%,較去年同期下降2.95個百分點。目前絕大多數處于單病葉和單病斑的病害初發期。
3.氣象條件有利。氣象部門預報,7月中旬至8月上旬全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多1~2成,平均氣溫較常年高0.5~1.0℃,整體利于玉米大斑病發生。
防治建議:
玉米大斑病是重要的流行性重大病害,其發生流行與品種抗病性、水肥情況及氣象條件有密切關系。各地應持續做好田間監測調查,密切關注天氣狀況,及時準確掌握玉米大斑病發生動態,因地制宜,宣傳指導農戶,對應防地塊及早采取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病害發生,確保玉米生產安全。
1.農業防治。合理灌溉,洼地注意田間排水。及時追肥,增施磷鉀肥,防止后期脫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2.藥劑防治。種植感病品種、發病條件適宜地塊,可在發病初期,田間噴施枯草芽孢桿菌、井岡霉素A、井岡·蠟芽菌、解淀粉芽孢桿菌、氨基寡糖素等生物藥劑,或噴施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氟唑菌酰羥胺、唑醚·氟環唑、氯氟醚·吡唑酯、丙環·嘧菌酯等可兼防北方炭疽病、灰斑病、鞘腐病、紋枯病等其它病害的化學藥劑,實現“一噴多防”,并視發病情況隔7~10天再噴1次。同時,可加入碧護、蕓苔素內酯等生長調節劑,實現“一噴多效”。
3.科學施藥。利用植保無人機開展航化作業時,應添加航化專用助劑,且每畝噴液量應達到1.5升以上,以保證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