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科普指南”第15期:自制臘腸能放心吃嗎?來看看實驗結果
時間:2025-01-26 10:10 來源:寧海縣市場監管微信號 作者: 石守江
我國民間有自制臘腸的傳統習俗,隨著傳統春節的臨近,一串串紅彤彤的臘腸與臘肉,給節日平添了幾分喜慶氛圍。然而,網絡上也偶有自制臘腸或臘肉致人中毒的報道,引發了公眾對于自制臘腸、臘肉安全性的疑慮。


本期的食品安全科普指南,通過實驗帶您一探究竟。
時 間:2025年1月份
地 點:寧海縣食品檢測中心
檢測方法:GB 5009.33-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亞硝酸鹽與硝酸鹽的測定
實驗一
臘肉“亞硝酸鹽”含量測試
工作人員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從超市與農貿市場隨機購買了散裝自制臘肉與臘腸樣品,進行亞硝酸鹽含量檢測。

檢測結果顯示,市售自制臘腸、臘肉樣品中均未檢測出亞硝酸鹽,這無疑為廣大的臘味愛好者送上了一顆定心丸。那么,網絡上偶爾曝出的亞硝酸鹽超標事件究竟緣何而起?這是因為亞硝酸鹽具有發色、抑菌、防腐等多重“功效”,理論上能夠延長臘腸與臘肉的保質期,并提升其色澤。個別消費者認為加入亞硝酸鹽可以改善臘腸、臘肉的“品質”。添加亞硝酸鹽真的能讓臘腸、臘肉更加美觀嗎?讓我們繼續實驗。
實驗二
對比自制臘腸中添加與不添加
亞硝酸鹽的色澤差異
工作人員精選新鮮豬肉,按照3:7的肥瘦比例進行攪碎混勻,均分為三份。第一份添加食鹽、白酒;第二份加入食鹽、白酒、亞硝酸鈉;第三份則添加了白酒、臘腸制作料包。所有樣品均按照相同的流程進行灌裝與晾曬。
實驗結果顯示,在未烹飪狀態下,添加了亞硝酸鹽的2#臘腸并未展現出色澤的優勢;相反,由于3#臘腸的配料中包含了紅曲紅等天然色素,其色澤顯得更加誘人。然而,當這些臘腸經過蒸煮烹飪后,1#臘腸保持其色澤一般的特性,2#臘腸憑借亞硝酸鹽其“發色”特性,顏色瞬間變得鮮艷且誘人,變成了一個“美麗的誘惑”;3#臘腸的色澤生熟變化不大。

研究發現,自制臘腸、臘肉中毒事件可能與常見的誤操作相關,即將外觀高度相似的亞硝酸鹽當作食鹽使用。文獻資料顯示,僅需攝入0.3至0.5克的亞硝酸鹽,人體便可能出現中毒癥狀,一旦攝入量達到3克,則足以致命。此外,如果使用含有亞硝酸鹽的工業鹽來替代日常烹飪所用的食鹽,同樣潛藏著引發食物中毒的巨大風險。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
1. 選購臘腸、臘肉時,盡量通過正規渠道購買信譽良好廠家生產的產品。
2. 自制臘腸、臘肉應對原料選擇和晾曬溫度等進行嚴格控制,切勿隨意用亞硝酸鹽給為其增色、防腐。
3. 臘腸、臘肉應低溫、干燥存放,食用過程中如出現口感發麻、有異味等情況應棄食。
春節將近
讓我們守護好年“味”
一起無“臘”不歡!